随着新基建等新的发展趋势,“砂石供应不足”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建筑行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挑战。国内目前正在大力扶持机制砂项目,为国内基础建设行业提供足够优质砂石。
机制砂的出现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恰当的使用机制砂导致事故频发,关于机制砂质量不过关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机制砂一时成了热门话题,对于机制砂看法各不相同,一部分人持怀疑状态,另部分人认为机制砂就是一个骗局。关于机制砂的质疑声愈演愈烈。
我们要弄清楚机制砂的出现究竟是不是一场骗局,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机制砂?机制砂与天然砂有什么区别?机制砂为什么会出现?
所谓机制砂指的是由机械破碎后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其主要分为花岗岩制砂,鹅卵石制砂,石灰岩制砂,建筑废料制砂等。跟天然砂相比,两者各有优缺点。
把天然砂与机制砂作比较:
(1)坚固性和硬度:经过河水的搬运和长期冲刷后而形成的河砂的坚固性和硬度一般较大。而机制砂的坚固性能和硬度则由原料的硬度决定,但一般都达到GB/T141684293标准的优等品指标,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不存在问题。
(2)粒度和粒型:天然砂成品规则,手感细腻。而有些机制砂的粒型不好,针片状过多,这里有岩石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设备的选型及制造工艺不恰当造成的。天然砂的粒型无法选择,而机制砂可根据需求改变制造工艺和选择不同的加工设备来加工不同粒型和大小的砂子,更能满足日常需求。
由于用岩石或尾矿生产的机制砂从颜色到组成与天然砂区别很大,尤其干法生产的机制砂显得石粉很多,只要石粉含量达到10%左右时,看上去就像都是石头粉一样,使人疑虑,不敢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混凝土对骨料本身岩石的矿物类型没有特殊的要求,不按其矿物成分分类。只需要具有足够高的硬度和强度,良好的级配和粒形,不含有害杂质,黏土和有机物等杂质即可。因此天然砂和机制砂经过合理的制造工艺后都完全满足建筑用砂的要求。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砂石生产国与消费国,每年的砂石生产量高达200亿吨。作为混凝土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砂石一直是消耗资源众多的大宗建材。战略实施,资源先行。每一项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都离不开相关产业尤其是资源产业的有力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用砂量不断攀升自然砂石产出比已经严重跟不上需求,且天然砂石需要千万年孕育才能形成,过度开采对环境会造成非常大影响。然而机制砂时产就能到达几百吨,机制砂这一特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目前在大力扶持机制砂项目的建设,以便为正在快速发展的基建项目提供足够的优质建筑用砂。综合砂石市场现状,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机制砂未来可期。